上学期期末考试全校统一安排在2014年1月4日开始,1月17日结束,共进行了423场次考试,其中屏风校区79场次,考试人数共计5745人次,雁山校区344场次,考试人数共计27851人次。开学初补考安排在2011年3月1至3月7日进行,总计288门次课程,共4326人次参加考试。
总体而言,考试秩序井然,考风严肃认真,但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部分考场没有要求学生出示有效证件,证件检查工作未做到位;有2名监考老师监考未到;有部分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存在玩弄手机、打电话、吃东西、看杂志等与监考工作无关的行为;有6名学生考试作弊。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正常秩序,不利于考风学风建设。请各教学单位就以上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加强对教师监考纪律的要求,对新进教师要培训学习《桂林理工大学考试管理规定》(桂理工教〔2009〕25号),特别是第六章《监考规则》和第七章《考试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确保今后各种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开学初教学工作检查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为做好新学期教学工作,各教学单位在开学前召开了教职工大会,进行新学期动员工作,对开学第一天有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了专门提醒;辅导员、班导师也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开学初思想状态,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各教学单位还重点对实验室、资料室、语音室、学生宿舍等场所进行了专门检查,确保教学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
二、各项教学工作检查具体情况
1.开学第1天,党政领导分组听课11节,综合评价优秀的有6节,课堂教学总体情况良好。总体来说,教师精神饱满、备课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或工作实际讲课,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出勤情况良好、听课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足之处是:个别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字体小,制作效果欠佳;少数老师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务处已把各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书面反馈给有关学院。
2.师生返校情况:全校教职工除因出差、外出学习和请假的以外,其余人员均已按时到岗;截止到2014年2月24日下午5点,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应到校18319人,实到校17801人,注册17163人,报到率97.2%,注册率95.2%。
3.课程开设情况:本学期共开设课程948门,1893门次。第一周应开出课程495门,实际开出494门,未开出的1门选修课因选课人数不够取消,开课率为99.8%;新开课69人次,开新课89人次,按相应要求试讲68人次。
4.本学期教师情况:本学期在岗教师785人,内聘兼职教师69人,返聘外聘18人,接受教学任务共837人。
5.教材订购与发放情况:按“教材服务部”的运作模式征订及发放教材,学生根据选课情况,自主购买教材。2014年春季学期订购教材786种,其中优秀教材473种(国家级规划教材228种、省部级规划教材67种、21世纪系列规划教材84种、国家级获奖教材35种、省部级获奖教材23种、教育部或教指委推荐优秀教材36种),教材选优率60.27%;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649种,选新率82.57 %。至开学第一天必修课教材到位率99.67%,选修课教材到位率96.58%,教材发放率达99.83%。
6.实践教学工作方面:全校32个实验中心(实验室)均做好了各项教学准备,涉及教学任务的相关实验室,均按教学计划做好了教学安排,各项实验教学设施完善,目前正按教学进程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也在按工作程序正常开展;部分开学初即将进行的实习环节,也已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组队、实习场所及实习用车安排等相关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均在正常、有序的进行中。
7.教学与上课纪律情况:开学第一周,教务处进行了教学与上课纪律检查。总体来说,全校教学工作秩序井然。教师们尽职负责,按时到岗,教学文件准备齐全;学生按时上课,到课率较高。
本学期开学初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要严格教学过程管理,认真执行开新课、新开课、新进教师课前试讲制度;要通过听课制度,了解本单位教学工作情况,加强质量监控。
2.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对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要求,上好课;组织新教师学习《桂林理工大学教学工作规范》、《桂林理工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课堂教学重点督导机制实施办法》等有关教学管理文件,防止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出现。
3.请各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根据《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教高函〔2013〕15号),参照通用标准,结合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各教学单位应着力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与改革,要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本科教学工作内容常抓不懈;要高度重视并继续抓好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建设工作;开学初要积极做好研究生助教选聘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力争更多课程达到中级建设标准;认真做好各级精品公开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