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绘本《传承民族韵,竹编绽华光》以项目调研对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竹编技艺传承人左玉伟为原型进行创作。作品以“个体成长-技艺创新-文化共生”为叙事线,以“文化传播、技艺传承、产业发展”为三大核心传播目标。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彝族火把节、彝族服饰图案等民族文化元素与竹编元素相融合,增强观者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技艺普及方面,作品借助数字AI技术,动态拆解,镜头特写等方式,系统展示了竹编技艺从选竹、破篾到编织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竹编技艺数字化传播效果。在产业发展方面,运用地域品牌故事与竹编产品展示相融合的叙事手法,提升了地方竹编品牌知名度,助力传统竹编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9月23日数字绘本《知竹•织梦》以贵州省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三穗县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杜娟为人物创作原型进行创作。作品描述杜娟帮助留守儿童实现“让爸妈回家”的梦想,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的故事。创业之初,产品单一、订单稀少。为了打开市场,她自学、拜师、研发竹编风铃、花瓶、提包等百余款新品。为了解决村里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业问题,她以“教育是最好的传承”理念,举办“竹编技艺培训班”,免费培训竹编技师20余人,并为2700余人提供了培训机会。她以竹编技艺带领留守妇女、残疾人增收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为家为国的责任担当。
2025年09月07日数字绘本《纳西家的竹子长大了》,故事源自项目赴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金华村石鼓镇调研竹草编技艺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创作。故事讲述云南纳西族老奶奶以售卖竹草器具为生,纳西奶奶用精湛的技艺编织各种精美的器物,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然而,有一天奶奶突然生病了,孙子们没有退缩,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和家庭的责任。他们为奶奶抓药、熬药,努力学习编织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5年09月06日数字绘本《羌族草编,指尖传承》的故事内容源自项目田野调查受访者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草编非遗传承人黄强的事迹进行改编。故事讲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导致灾区许多幸存者身患残疾,失去正常的生产劳动能力而贫困。黄强为了帮助残疾弱势群体,创办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当地身患残疾的村民学习草编技艺,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残疾弱势群体解决经济困难。在黄强不懈努力下,成立了北川羌族草编非遗工坊,招收学员,传授草编技艺。为了更好地传承北川羌族草编,黄强积极做好“北川羌族草编”进校园工作,通过教育传承方式,实现了非遗手工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
2025年09月06日数字绘本《草果编织致富花》的故事内容源自项目田野调查受访者四川新繁棕编传承人朱木兰的真实故事改编。故事讲述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传承人朱木兰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中华传统美德,利用自身熟练掌握新繁棕编技艺优势,热心帮助他人,亲自投身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村扶贫安置点帮助研发和教授草果秆编织技艺,带领当地傈僳族村民致富, 2019年10月17日,朱木兰获得“中国怒江草果编织第一人”、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贡献奖(社会扶贫模范)” 荣誉称号。2020年1月,朱木兰得到了在云南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的胡春华副总理的鼓励。
2025年09月06日《法律明白人》项目则致力于通过动画形式塑造一批具有法律知识、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的“法律明白人”形象。该项目结合动画专业的特长,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该项目的完成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教育资源,也为动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5月14日《普法宣传片》项目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该项目由动画专业师生共同策划、制作,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法律法规,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短片。这些短片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法律条文和案例,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2024年05月14日